我孩子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走的体制外,选择的是IB体系,比高考这条路要轻松很多

之后两天,带着杨玥去公司中安排了一下工作。不可能直接让杨玥做大哥的,她学那几年好干啥的,还是得多多积累经验,摸熟了之后才好做更高的位子。顺带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怎么说离开了三年,威信有所下降,有小动作的人不少,这次收拾一批也好让这帮人安分守己。

【本文来自《国内高考只看最终考试分数,容错率很低,美国高校录取则提高了容错率》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孩子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走的体制外,选择的是IB体系。我家孩子初三时是参加了中考的(他的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参加),在课程体系不同的情况下,考到了当年本地普高的录取下限,拿到了教育局发的初中毕业证,完成了国家规定的9年制义务教育。目前是11年级,26年秋季上大学。我给他规划走体制外教育的出发点和大多数人可能不一样,不是为了移民。

我本人是90年代头部985大学毕业的,高中也是当地排名第一的学校出来的,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以我孩子的情况如果想上我上过的高中和大学,无论从孩子的学习能力、家庭的经济付出、家长的时间投入上代价都会大于走国际路线。12年的私立学校学费确实不是小数字,但这笔钱加一起还不够当年买个好小学的学区房的费用。改开的第一幕是引进来,这一幕已经差不多了,第二幕是走出去,他们应该能赶上。未来三十年无论是中国企业向全球扩展还是在各国际组织内中国声音份量的提升,都会孕育大量的机会。说回来谈高考和国外大学录取机制的比较,首先我认为高考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没有之一,高考制度和任何制度一样都有不足的地方,但目前确实找不出比高考更合适的制度,公平公开永远是中国价值观里重要的因素。

国外大学录取其实也不完全一样,英国和美国差异就很大,相比较而言英国会更硬核一些,升学申请里非学术的东西基本不太考虑,牛津和剑桥还会有单独的笔试和面试。而美国就真的是完全不透明,对于美国头部大学来说,申请人的平时成绩GPA,标化考试SAT/ACT基本都会很高,大致上不会有本质的差别,所以文书和活动可能就是起到差异化作用的因素,当然如果有硬核竞赛成绩那就另当别论。

我个人不认为美国的大学录取机制是好的,只能说他是从美国国情出发的,美国头部大学以私立学校为主,既然是私立,他当然有权自行选择标准。另外所谓国际化教育并不是和所谓快乐教育划等号的,主要还是看学生和家长的诉求。

我孩子从10年级开始忙起来搞到凌晨也是常事。当然如果目标就是有个大学上,确实比高考这条路要轻松很多。

温馨提示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如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油腔滑调
不是坏人

资深国际乒联表示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专家,拥有超过10年折腰剧组全员不焦虑经验。致力于折腰剧组全员不焦虑研究与分享。

评论区 (77)

发表评论
海贼之皇
冰火卡妙

2025-05-23 22:39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内容详实,观点独到,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期待作者的更多作品!

言子木
过冬的熊

2025-05-23 22:39

感谢分享,这些信息对我很有帮助。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关于陷入我们的热恋定档的部分,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

东人
五月不知春 作者

2025-05-23 22:39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关于黄子韬徐艺洋搂腰抱的部分,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做更详细的解释,也欢迎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